地菍
別名:山地菍、地茄、鋪地錦、地吉桃、地葡萄、地紅花、金頭石榴、地石榴、鋪地菍、紅地茄、落地稔、地稔藤、矮腳補翁、杜茄、土地榆、小號埔淡、鋪地粘。
性味:味甘、澀,性涼。
歸經(jīng):歸心、肝、脾、肺經(jīng)。
入藥部位:為野牡丹科植物地菍MelastomadodecandrumLour.的地上部分。
形態(tài)特征:莖四棱形,多分枝,長10-25cm,直徑1-2mm,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,扭曲,有縱條紋,節(jié)處有細須根。葉對生,深綠色,多皺縮破碎,展開后呈卵形或橢圓形,長1-4cm,寬0.8-3cm,僅上面邊緣和下面脈上生極疏的糙伏毛。花棕褐色,萼筒5裂,花瓣5。氣微,味微酸澀。
地菍的用法用量
內(nèi)服:煎湯,15-30g,鮮品用量加倍;或鮮品搗汁。
外用:適量,搗敷或煎湯洗。
炮制:5-6月采收,洗凈,除去雜質,曬干或烘干。
地菍的功效作用
功效:清熱解毒,活血止血。
地菍的禁忌
孕婦慎服。不宜與麥冬、硫磺、雄黃同用。1、《生草藥性備要》:“洗疳痔,熱毒,麻疥,爛腳。理蛇傷?!?、《湖南藥物志》:“清熱解毒,止痛,利大小便。主治黃疸,水腫,疳積,勞損白帶,經(jīng)漏,瘰疬。”3、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“治痔瘡,濕疹,外傷出血?!?、《福建藥物志》:“清熱涼血,消腫解毒。主治風濕痛、疝氣、腎炎、腎盂腎炎、菌痢、慢性扁桃體炎、喉炎、小兒脫肛、疳積、胎動不安,白帶,血崩,外傷出血,便血,內(nèi)外痔,預防流行性腦脊腦髓膜炎;葉治牙疳,肺膿瘍、癰疽疔瘡?!?、《廣西民族藥簡編》:“水煎當茶飲,治習慣性流產(chǎn);搗汁服,治消化不良的嘔吐?!?、《湖北中草藥志》:“清熱利濕,舒筋活絡,補血止血。用于腰腿痛、風濕骨痛、腸炎、痢疾、久瘧不愈、盆腔炎、月經(jīng)過多等癥?!?/p>
地菍的配伍
1、治胃痛:干山地菍30-75g,樟木皮30g,水煎服。(《新會草藥》)2、治肝炎,肝腫大:干地菍全草60g,兔子1只,分別水燉,兩液混勻,即呈白色塊狀,用瓷匙裝服。上為1劑。(《常用青草藥手冊》)3、治小兒小便混濁(狀如牛乳,疳積引起):干地菍全草30g,冰糖適量,水煎早晚分服。(《常用青草藥手冊》)4、治膿皰瘡:鮮地菍全草1-1.5kg。水煎洗患處。(《常用青草藥手冊》)
地菍的論述
優(yōu)質文章排行榜